39健康网

首页 >

泻心汤

当前标签:泻心汤
相关标签:痞证半夏泻心汤经方病例解读中医
  • 治疗胃溃疡不妨用古方秘方 2011-5-1胃病

    根据中医的辨证分类,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几种中药方有:半夏泻心汤、理中丸以及逍遥丸等。

    查看全文>> 标签:古方秘方胃溃疡疾病预防
  • 孕妇患病了可试试采用中药 2010-10-21药品

    孕妇可用中药(#画中画广告#)孕妇使用中药,必须考虑到中药对孕妇本人以及胎儿的影响,特别是不应有造成胎儿畸形的副作用。尽管使用中药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一般认为中药比较安全,副作用少,但孕妇使用仍不可大意,特别是妊娠6~11周的妇女使用时应慎重。孕妇禁用的中药有: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中药有具有通经祛瘀、行气破滞、辛热、滑泄作用的药物,如干姜、枳实、红花...

    查看全文>> 标签:中药孕妇
  • 慢性胃炎如何不药而治? 2010-8-9胃病

    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多样,且与病情不一定成正比,诊断需依赖胃镜及病理检查。该病属中医胃脘痛、心下痞之范围,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多表现为寒热错杂,毒瘀互结;若壅滞中焦则以胃痛、痞满为主症。胃镜显示胃粘膜红白相间为寒热错杂证的主要表现,而充血、水肿、糜烂等为毒瘀互结的表现。在治疗上,合理配伍抗生素及健胃的西药,并伴以半夏泻心汤加味,辛开苦降,寒热并调,酌佐解毒散瘀、杀虫之药,故显奇效。

    查看全文>> 标签: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预防保健
  • 上火啦 记得“泻心汤”三黄片 2010-8-8中医

    服用三黄片时要注意,大黄、黄芩、黄连都属于性味苦寒的中药,易伤脾胃,频繁服用或长期使用,可导致胃肠平滑肌舒缩功能异常,及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调节异常,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而且脾胃虚寒的人不宜使用。

    查看全文>> 标签:上火中成药中医预防保健
  • 浅表性胃炎如何不药而治? 2010-7-7胃病

    体会: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多样,且与病情不一定成正比,诊断需依赖胃镜及病理检查。该病属中医胃脘痛、心下痞之范围,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多表现为寒热错杂,毒瘀互结;若壅滞中焦则以胃痛、痞满为主症。胃镜显示胃粘膜红白相间为寒热错杂证的主要表现,而充血、水肿、糜烂等为毒瘀互结的表现。在治疗上,合理配伍抗生素及健胃的西药,并伴以半夏泻心汤加味,辛开苦降,寒热并调,酌佐解毒散瘀、杀虫之药,故显奇效。

    查看全文>> 标签:浅表性胃炎胃病治疗用药
  • 呕吐不止 半夏泻心痊 2010-4-6中医

    半夏泻心汤出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用本方治疗呕吐,无论哪种胃病,包括胃癌及妊娠呕吐,均有明显效果。

    查看全文>> 标签:半夏泻心汤经方中医治疗用药
  • 胃病高效方 半夏泻心汤 2010-4-2中医

    临床上对于消化性溃疡,往往是寒热错杂,治寒还有热,治热还有寒,如果不学泻心汤的方义,没有理论指导,在临床上治这种病就难治,也有点效但总不彻底。

    查看全文>> 标签:半夏泻心汤经方中医治疗用药
  • 郝万山讲伤寒论(五) 2010-1-25中医

    第35讲痞证及其类证(#画中画广告#)上次课主要讲了半夏泻心汤证。半夏泻心汤证,是胃气虚,又受痰邪的干扰,然后使中焦斡旋失司,气机壅滞于中焦,而见到了心下痞这样的主证。同时又有胃热气逆的呕吐,又有脾寒气陷的下利,治疗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和中降逆,消痞。半夏泻心汤这张方子,由七个药所组成,在组方上很有特色,它既有辛开、苦降、甘调并用,也有黄芩、黄连来清上热,干姜、甘草来温下寒,半夏化痰而降逆止呕...

    查看全文>> 标签:郝万山伤寒论
  • 上有口疮下便溏 该如何治? 2010-1-4中医

    临床上遇到上有口腔溃疡,下有大便溏泻,中见脾胃胀满,可以考虑用半夏泻心汤上火、中满、下寒三者并调。

    查看全文>> 标签:病例解读相关文章口腔溃疡中医治疗用药
  • 半夏泻心汤方证应用解说 2009-12-24中医

    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中的一首名方,临床上用治消化系统疾病往往可以应手取效,使用该方时的临床指征是什么呢?本文有详解。

    查看全文>> 标签:痞证半夏泻心汤经方病例解读治疗用药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