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款食疗方缓解秋燥干咳 2009-10-14药品

    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水分缺乏。燥,是秋天的主气,常自口鼻而入,最易伤肺,使肺阴受损,宣降失司,甚则损伤肺络,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出,或喘息胸痛,痰中带血。以下食疗方有助缓解干咳症状———(#画中画广告#)★花旗参百合炖鹧鸪用料:花旗参3g,百合10g,鹧鸪150g,姜片适量。功用:花旗参味甘、微苦,寒;归心、肺、肾经;具有益气养阴,清火生津的作用;《本草从新》称花旗参“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

    查看全文>> 标签:秋燥干咳中药食疗方中药
  • 中医分型治“肺癌” 2009-9-14癌症

    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多由气血痰火所致,《杂病源流犀烛》指出,“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得通,为痰为血,皆邪正相搏,邪即胜,正不得制之,逆结成形而有块”。说明邪气袭肺,结于胸中,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聚而成痰,痰凝气滞,阻塞肺络,痰与淤血相互搏结,形成肿块,以致成癌。

    查看全文>> 标签:便秘中医肺癌肺癌便秘中医治疗用药
  • 口臭病人吃口香糖适得其反 2009-8-10口腔疾病

    口臭的原因主要有二:(#画中画广告#) 一是患有龋齿、牙龈炎、牙周炎、口腔黏膜炎等口腔疾病;二是患有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吃口香糖对口臭病人而言,只能起一个暂时掩盖病情的作用,不仅对治病毫无益处,反而会因其中的糖分等物质的刺激加重口腔和胃黏膜损害,使原来的疾病变得更为严重。对于这种情况.笔者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结合中医理论分析认为:口臭多伴有牙龈肿痛...

    查看全文>> 标签:中药口香糖口臭中药治疗用药
  • 用药如用兵 在精不在多 2009-6-16药品

    最近,病房里有一位年逾花甲的高血压伴失眠症患者请求会诊。这位老人患高血压旧疾,又染失眠症新恙,住院已三周。近来先后服用过珍菊降压片、复方降压片、一平苏、雅思达等。住院不久,出现了紧张、焦虑、失眠,加服过佳静安定、百忧解等,有时甚至肌注安定方能入睡,每天服药五六种之多,病人整天焦虑不安,苦不堪言。(#画中画广告#)读懂说明书:慎用、忌用、禁用究竟怎么用经仔细诊察,发现病人精神不振、反应较迟缓,属中医...

    查看全文>> 标签:用法用量用药安全
  • 高血压患者不能吃的食物 2008-12-10心血管疾病

    狗肉:高血压病病因虽多,但大部分属阴虚阳亢性质,狗肉温肾助阳,能加重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病情。其他类型的高血压,或为肾阳虚,虚阳上扰,痰火内积,瘀血阻络等,食用狗肉或躁动浮阳或加重痰火或助火燥血,均与病情不利。

    查看全文>> 标签:高血压升血压高血压预防保健
  • 妊娠期不宜一味大补 2008-11-15不孕不育

    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胎体渐长,致使气机升降失调,又易形成气滞湿郁,痰湿内停。龙眼虽然能滋补气血,益心脾,但它性温、味甘,能助火化燥,凡具有阴虚内热、湿阻中满、痰火体质的人就不宜服用。

    查看全文>> 标签:滋补流产预防保健
  • 嗳气需辨“性”施治 2008-8-5胃病

    热性嗳气病机:过饮则脾湿,过食辛热油腻之物则生痰,痰火客于胃府,痰随火而升降,火引痰而横行,致使脾胃之阴阳升降失调,而为嗳气。

    查看全文>> 标签:嗳气饮食不节热性相关文章治疗用药
  • 灯草灸防治流行性腮腺炎 2007-12-25中医

    中医认为,流行性腮腺炎是由于外感时行温毒,更挟痰火积热,郁热壅阴少阳之络,循经外发而为病。

    查看全文>> 标签:灯草灸中医流行性腮腺炎中医预防保健
  • 失眠,会缠上哪些人 2007-11-19糖尿病

    失眠经常光顾的大多是些情绪不畅,生活无节制、无规律,懒于锻炼,身体虚弱的人。这类人群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平时性情急燥,容易生气的,在中医学中叫“肝火”大的人,常伴有烦燥、多怒、头晕、头痛、目赤、耳鸣、口苦等症状。第二种是多食肥甘厚味、饮食不均衡、“痰火”大的人,表现为睡眠不实、心烦不安,常伴有胃胀、痰多、头晕目眩等症状;以及睡前饮食过饱的人,伴有嗳气(打嗝)、腹胀等症状。第三种是多思多虑、劳心过...

    查看全文>> 标签:治疗糖尿病病因失眠治疗糖尿病病因
  • 第三节 乳痨 2007-9-13中医

    乳痨是以乳房结块如梅李,不痛,边界不清,皮肉相连,肿块化脓溃后脓出稀薄,疮口不易收敛,病程缓慢为主要表现的结核性疾病。纱》科理例·乳痈》云:“乳内肿一块如鸡子大,劳则作痛,久而不消,服托里药不应,此乳痨症也。”《外科大成·乳痨》云:“乳房结核初如梅子,数月不疗,渐大如鸡子,串延胸胁,破流稀脓白汁而实相通,外见阴虚等症。”(#画中画广告#) 本病临床较少见,多发生在20—40岁妇...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乳房疾病中医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