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标签:麦冬
相关标签:后市走势麦冬需求市场
  • 盯着电脑眼睛发涩怎么办 2009-7-31药品

    用电脑时间久了,眼睛疲劳干涩,这时闭上眼睛,贴个“中药贴”,闭目养神十来分钟,再睁开眼睛,就会感觉眼前轻松、明亮了许多。这种简单有效的中药明目贴正在上班族中流行。(#画中画广告#)在6月6日全国爱眼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周婉瑜建议,繁忙的上班族不妨“饮、熏、敷”三管齐下,更好地保护眼健康。周婉瑜说,中药明目贴是种简便的护眼方法。首先使用时闭目就能很好地放松眼部肌肉,而明目贴中含有...

    查看全文>> 标签:发涩中药眼睛
  • 名贵中药也有保质期 2009-7-30药品

    (#画中画广告#)  随着“收藏保值”热,收藏品范围逐渐转向名贵中药。目前,1克冬虫夏草的价格已超过同等重量的黄金,一粒10年前生产的仅300余元的安宫牛黄丸竟在网上拍出2万元的“天价”。中药真能“保质”不变,长期收藏吗?中医药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中药在保质期内,且采用了适当的保存方法,才能真正“保质”。一旦中药质量下降,药效降低,起不到治病救人的作用,自然无法“保值增值”,收藏也毫无价值。草本药...

    查看全文>> 标签:名贵中药保质期药效
  • 伏天降火药分三种 2009-7-23药品

    (#画中画广告#)  从7月15号开始,全国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三伏天。由于中伏多了10天,因此今年伏天有40天。许多人在伏天会感到口干、咽痛、烧心等,在中医看来这其实是上“火”的表现。湖北省中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冯汉鸽指出,夏季上火分三种类型,分别对应中医所说的“三焦”的症状,因此,选择降火药也应当对症。中医所谓的“三焦”,并非指一个脏腑器官,而是用来划分人体部位及内脏的特殊概念。中医将胸...

    查看全文>> 标签:降火药上火
  • 降血糖的中药大盘点! 2009-7-17糖尿病

    实验研究表明:降低血糖的对药如天花肠与知母,苍术与玄参,黄蓖与山药,生地与丹皮,麦冬与五味于等,均有显著抑制正常小鼠血糖的作用,其中以天花粉和细母起效最侠,作用最强,持续时间较长,其降糖效果与 d86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

    查看全文>> 标签:降血糖中药糖尿病治疗用药
  • 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分享 2009-7-17药品

    下面是李医师与各位慢性胃炎患者分享他十多年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画中画广告#) 治疗慢性胃炎用药,一须注意“灵通”,二须注意“升降”;三要在辨证用药时,注意结合辨病用药。因本病虽着重在于脾胃,而实与肝郁气滞血瘀有关。本病常见食后饱胀、嗳气、泛恶、胃痛等症状,如果用药不注意轻灵流通,则可使症状加重。因此,虽见脾胃气虚而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之类以益气健脾,也须用陈皮、半夏、木香之属以理气和胃;虽...

    查看全文>> 标签:慢性胃炎经验药物治疗
  • 脾胃虚寒别煲麦冬汤 2009-7-14中医

    很多人都喜欢用各种中药材煲药膳汤来养生。麦冬因其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成为“煲汤一族”经常应用的一味药材,有些人还把它作为饭前必喝的开胃汤。

    查看全文>> 标签:食疗药膳
  • 说说夏日“空调病” 2009-7-11药品

    连续多日的高温,空调成了降温消暑的必备电器,白天骄阳似火,夜里闷热难当,很多人迷恋上了空调,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都与空调为伴。然而空调在给人们带来了夏日清凉的同时,却又容易使人患上“空调病”。那其实什么是所谓的“空调病”?空调病到底有哪些?(#画中画广告#) 空调病都有哪些呼吸道感染 急性肠炎医生告诉记者,医学上其实还没有“空调病”这个名词,但这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社会学诊断。一般来说,...

    查看全文>> 标签:呼吸道感染空调病
  • 说说夏日“空调病” 2009-7-11药品

    连续多日的高温,空调成了降温消暑的必备电器,白天骄阳似火,夜里闷热难当,很多人迷恋上了空调,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都与空调为伴。然而空调在给人们带来了夏日清凉的同时,却又容易使人患上“空调病”。那其实什么是所谓的“空调病”?空调病到底有哪些?(#画中画广告#)空调病都有哪些呼吸道感染 急性肠炎医生告诉记者,医学上其实还没有“空调病”这个名词,但这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社会学诊断。一般来说,凡...

    查看全文>> 标签:呼吸道感染空调病
  • 耳鸣常见的民间验方 2009-7-3耳鼻咽喉疾病

    肝火过盛型可在基本方之上,酌加平肝息风效力较强的生地、麦冬、白芍、丹皮。如果肝火旺之馀,兼有喉咙痛,可再加连翘、板蓝根、石斛、黄柏等药。若睡不好,则可选加麦冬、灯芯花、淡竹叶、莲芯等。

    查看全文>> 标签:验方耳鸣中医治疗用药
  • 夏季进补得当,宝宝强健 2009-6-21儿科

    夏季进补与冬季有所不同,不能用冬季的进补模式生搬硬套。夏季进补的特点首先是要清补不要滋补。这是因为在炎热的夏季若用滋腻温热的补益中药反而会“火上加油”,适得其反,最好选择偏于具有益气养阴生津的补品,如太子参、枸杞子、北沙参、麦冬、西洋参等,而不要用那些滋腻温热的补品,如阿胶、鹿茸、红参、附子、首乌、熟地等。

    查看全文>> 标签:强健进补营养预防保健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