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声音 2007-9-5中医

    1.语言(#画中画广告#) 患者谵语狂言,多是疮疡热毒走黄或内陷的证候之一。呻吟呼号,为疮疡毒势鸱张或溃烂出现剧烈疼痛的表现,常见于指疗和有头疽酿脓期、岩症晚期、脱疽后期等。2 .呼吸患者气粗喘急,是走黄或内陷,毒邪传肺的危重证候之一。气息低促,是正气不足的虚脱现象,多见于久病之人,如岩症晚期等。若急性病患者,由气租喘息转为气息低促,为正气已伤,病情更趋危重。3.呕吐、呃逆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见到呕吐...

    查看全文>> 标签:外科诊法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 望舌象 2007-9-5中医

    包括观察舌质、舌苔和舌的形态三方面的变化。舌为心之苗,苔为胃气的反映,因此脏腑气血的虚实、病邪的深浅、津液的盈亏,均可在舌质和舌苔上表现出来。如舌质红,在外科急性病见之多属热证,慢性疾病见之则多属阴虚。红而起刺者属热极,红而干燥者属热盛而津液不足,舌绛为邪热人于营分,多见于疔疮走黄、有头疽内陷。舌质淡白,一般多为气血两虚;淡白而胖,多属阳虚,常见于疮疡溃后,脓出过多的患者,或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流...

    查看全文>> 标签:外科诊法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 望形态 2007-9-5中医

    即观察患者的外形体态。如肥胖者多痰,瘦者多火。患者行路脚跛者,多为下肢筋骨关节有病;驼背者,多为脊椎有病。若颈项强硬不能转侧者,提示颈项部有病变,如有头疽、颈痈。若患者以手托下颌,而呈颈缩俯形之态,多为颈椎流痰。妇女手托乳房缓慢而行者,多为乳痈。其他如脸若狮面,眉毛脱落者,是麻风。总之,形态异常能提示病变的所在,有助于诊断。

    查看全文>> 标签:外科诊法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 望精神 2007-9-5中医

    望患者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判断疾病的预后。《洞天奥旨》说:“疮疡形容憔悴,精神昏短……者死:”又说:“疮疡奇痛奇疼而有神气,此生之机也。”凡患者精神振作,形容自如,目光有神,呼吸均匀,是正气未衰,无论新久疾病,皆属佳兆;若精神萎顿,形容憔悴,目陷睛暗,呼吸急促或不均匀,是正气已衰,不论急慢性疾病,均属凶险。若神识昏糊不清,烦躁不安,为邪入营分,毒传心包的表现,多见于疗疮走黄、有头疽内陷。(#画中画广...

    查看全文>> 标签:外科诊法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 辨病与辨证 2007-9-5中医

    中医外科诊疗疾病的特点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辨证。每一疾病都有各自的病名,如有头疽、红丝疗、蛇串疮等,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其发病原因、病机变化与转归、预后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临床应先辨病,明确诊断。但同一疾病在发病不同阶段,或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其临床症状迥异,治法也不相同,故在辨病基础上尚需辨证。(#画中画广告#) 辨病就是辨识具体的疾病,辨病的目的在于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并与相...

    查看全文>> 标签:外科诊法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 经络与外科疾病发病的关系 2007-9-5中医

    局部经络阻塞是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之一;同时,身体经络的局部虚弱也能成为外科疾病发病的条件,如外伤瘀阻后形成瘀血流注,局部损伤后易为毒邪侵犯而发生痈肿,头皮外伤血肿后常可导致油风的发生等,所谓“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地”。经络也是传导毒邪的通路,它具有运行气血、联络人体内外各组织器官的作用,故体表的毒邪,由外传里,内攻脏腑;脏腑的内在病变,由里出表,外达体表,是通过经络的传导而形成的。(#画中画广告...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 脏腑与外科疾病发病的关系 2007-9-5中医

    由于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有机体,因此,外科疾病虽然绝大多数发于皮、肉、脉、筋、骨的某一部位,但与脏腑有着一定的联系。如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导致疮疡的发生。(#画中画广告#)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外科启玄》说:“凡疮疡,皆由五脏不和、六腑壅滞,则令经脉不通而生焉。”如肝气郁结、脾胃湿热火毒等可导致疮疡的发生;肠胃湿热蕴蒸,可发为痤疮;肺肾两亏,可发生瘰疬、流痰。...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 饮食不节 2007-9-5中医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膏粱之变,足生大丁。”恣食膏粱厚味,醇酒炙博或辛辣刺激之品,可使脾胃功能失调,湿热火毒内生,同时感受外邪就易发生痈、有头疽、疗疮等;而且由饮食不节、脾胃火毒所致的痈、有头疽、疔疮等病,较单由外邪所引起的更为严重,如消渴病合并有头疽。又如内痔的发生,也与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有关,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辩为痔。”皮肤病中的粉刺、酒...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 疮疡类 2007-9-5中医

    痈分外痈、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生长于体表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局部红肿热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一般范围在6—9an者。内痈是指生长于脏腑内的脓肿,如肝痈、肺痈、肠痈。(#画中画广告#) 有头疽初起即有粟米状脓头,红肿热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溃破之后,状如蜂窝,范围常超过9crnl)2上,甚至逾30cra者。发病变范围较痈为大,初起在皮下疏松的部位,突然红肿蔓延成片,灼热疼痛,红肿以中心最...

    查看全文>> 标签: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