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标签:白芷
相关标签:白芷中医美容美白
  •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细辛 2007-9-16中医

    【药用】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细辛或细辛的全草。(#画中画广告#)【性味与归经】辛,温。入心、肺、肝、肾经。【功效】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等症。细辛主要能散寒止痛,常与羌活、荆芥、川芎等同用,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较剧的病症;对于外感风寒、阴寒里盛的病症,亦可应用,须配合麻黄、附子等同用。2.用于头痛、齿痛、风湿痹痛。细辛止痛力强,对于头痛、...

    查看全文>> 标签:细辛解表药中药学
  •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羌活 2007-9-16中医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福氏羌活的根茎及根(#画中画广告#)【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入膀胱、肾经。【功效】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症羌活功能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用于感冒风寒,兼有头痛、身痛为主,常配防风、白芷等药同用。2.用于风湿痹痛,头痛等羌活祛风湿的作用也甚为显著,为祛风胜湿常用之品,但一般认为本品以风湿痹痛在身半以上者为宜,如周身痹痛,可配防风、独活...

    查看全文>> 标签:羌活解表药中药学
  •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紫苏 2007-9-16中医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画中画广告#)【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脾经。【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紫苏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2.用于胸闷、呕恶等症紫苏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此外,...

    查看全文>> 标签:解表药中药学紫苏
  • 第三节 泄泻 分证论治 2007-9-12中医

    (一)常证(#画中画广告#)1.伤食泻证候: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分析:本证常有乳食不节史。乳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故泻下稀便夹有不消化的乳凝块或食物残渣。食滞中焦,气机不利则腹胀腹痛;泻后积滞见减,,气机一时得畅,故见泻后腹痛暂时减缓。乳食内腐,浊气上冲,胃失和降...

    查看全文>> 标签:脾胃病证中医儿科中医教材书籍泄泻教材中医
  • 第一节 感冒 分证论治 2007-9-11中医

    (一)主证(#画中画广告#)1.风寒感冒证候: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喉痒,舌偏淡,苔薄白,脉浮紧。分析:风寒外束,卫表不和。肌表为寒邪所束,经气不得宣畅,故发热无汗,恶寒头痛;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故喉痒,喷嚏咳嗽;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征象。治法:辛温解表。方药:荆防败毒散、葱豉汤加减。常用药:葱白、苏叶、豆豉解表发汗,荆芥、防风疏风散寒,杏仁、前胡宣发肺气,桔梗开肺利咽,甘草...

    查看全文>> 标签:肺脏病证中医儿科中医教材书籍教材感冒中医症状诊断
  • 药筒拔法 2007-9-5中医

    药筒拔法,是采用一定的药物与竹筒若干个同煎,乘热急合疮上,借助药筒吸取脓液毒水,具有宣通气血、拔毒泄热的作用,从而达到脓毒自出、毒尽疮愈目的的一种治法。(#画中画广告#) 适应证:适用于有头疽坚硬散漫不收,脓毒不得外出者;或毒蛇咬伤,肿势迅速蔓延,毒水不出;以及反复发作的流火等。用法:先用鲜菖蒲、羌括、紫苏、蕲艾、白芷、甘草各15g,连须葱60g,以清水10碗煎数十滚,待药浓熟为度,备用;次用鲜嫩...

    查看全文>> 标签:外科治法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 和营法 2007-9-5中医

    用调和营血的药物,使经络疏通,血脉调和流畅,从而达到疮疡肿消痛止目的的一种治法。疮疡的形成虽与多种致病因素有关,但其病理多因“营气不从,逆于肉里”而成,故和营法在外科内治法中应用广泛。此外,和营活血法也是治疗皮肤病的一种主要方法。(#画中画广告#) 方剂举例桃红四物汤、活血化坚汤。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赤芍、丹参、川芎、泽兰等。适应证凡经络阻隔,瘀血凝滞,肿疡或溃后肿硬疼痛不减,结块色红较淡或...

    查看全文>> 标签:外科治法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 十二经络气血的多少 2007-9-5中医

    手足十二经脉有气血多少之分,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为多血少气之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为多气少血之经。(#画中画广告#) 临床根据疮疡所发部位和经络的不同,可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治法或一些引经药物。凡外疡发于多血少气之经,血多则凝滞必甚,气少则外发较缓,故治疗时注重破血,注重补托...

    查看全文>> 标签:外科诊法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 腰痛 瘀血腰痛 2007-9-5中医

    症状: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面晦唇暗,舌质隐青或有瘀斑,脉多弦涩或细数。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画中画广告#)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方中以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以疏达经络;配以没药、五灵脂、地龙化瘀消肿止痛;香附理气行血;牛膝强腰补肾,活血化瘀,又能引药下行直达病所。诸药合用,可使瘀去壅解,...

    查看全文>> 标签:经络肢体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腰痛中医症状诊断
  • 腰痛 分证论治 寒湿腰痛 2007-9-5中医

    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得热则减,苔白腻而润,脉沉紧或沉迟。(#画中画广告#)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方药:渗湿汤。方中干姜、甘草、丁香散寒温中,以壮脾阳;苍术、白术、橘红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诸药合用,温运脾阳以散寒,健运脾气以化湿利湿,故寒去湿除,诸症可解。寒甚痛剧,拘急不适,肢冷面白者,加附子、肉桂、白芷以温阳散寒。湿盛阳微,腰身重滞...

    查看全文>> 标签:经络肢体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腰痛中医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