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标签:吐血
相关标签:吐血女婴咳嗽
  • 血证 病因病机 2007-9-4中医

    1.感受外邪:外邪侵袭、损伤脉络而引起出血,其中以感受热邪所致者为多。如风、热、燥邪损伤上部脉络,则引起衄血、咳血、吐血;热邪或湿热损伤下部脉络,则引起尿血、便血。(#画中画广告#)2.情志过极忧思恼怒过度,肝气郁结化火,肝火上逆犯肺则引起衄血、咳血;肝火横逆犯胃则引起吐血。3.饮食不节饮酒过多以及过食辛辣厚味,或滋生湿热,热伤脉络,引起衄血、吐血、便血;或损伤脾胃,脾胃虚衰,血失统摄,而引起吐血...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血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血证 2007-9-4中医

    凡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也就是说,非生理性的出血性疾患,称为血证。在古代医籍中,亦称为血病或失血。(#画中画广告#)血证是涉及多个脏腑组织,而临床又极为常见的一类病证。它既可以单独出现,又常伴见其他病证的过程中。中医学对血证具有系统而有特色的理论认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血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气血津液病证 病机述要 2007-9-4中医

    1.气虚主要由于饮食失调,水谷精微不充,以致气的来源不足;或因大病久病,年老体弱及疲劳过度等,以致脏腑机能减弱,气的化生不足。由于正气不足,不能正常发挥气的推动、固摄、温煦、卫外等作用,而表现倦怠乏力,精神萎顿,自汗,易于感冒等症。(#画中画广告#)2.气郁由情志内伤所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而表现精神抑郁、胸胁胀满疼痛等症,继则常引起血郁、火郁、痰郁和病及脾胃等。3.气滞情志不舒,饮食失调,感受...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气血津液病证 气逆 2007-9-4中医

    1.主要脉症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甚则昏厥,或有咯血、吐血。(#画中画广告#)2 ,证候特征气逆与气滞的区别在于:气滞是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甚或阻滞;气逆是气机的升降失常而气逆于上,易发生于肺、胃、肝。在本章的病证中,主要为肝的气逆。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鼓胀 转归预后 2007-9-3中医

    本病病机以本虚标实为特点,病变极为复杂,概要论之,一般初起多以气滞为主,表现为气滞湿阻证,随着患者体质的变化及失治误治,水湿可从寒化或热化,湿从寒化,则转变为寒湿困脾证;湿从热化,则转变为湿热蕴结证,表现为以实为主;水势壅盛之时,水湿阻气阻血,气滞血瘀益甚,呈现肝脾血瘀证。若经治腹水大减或消失,而病迁延不愈,久则寒水伤阳,或过用寒凉,又可由实为主转变为以虚为主,而成脾肾阳虚之候;热水伤阴,也可由以...

    查看全文>> 标签:鼓胀肝胆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鼓胀 鼓胀出血 2007-9-3中医

    症状:轻者齿鼻出血,重者病势突变,大量吐血或便血,脘腹胀满,胃脘不适,吐血鲜红或大便油黑,舌红苔黄,脉弦数。(#画中画广告#)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泻心汤中大黄、黄连、黄芩大苦大寒,清胃泻火;十灰散凉血化瘀止血。酌加参三七化瘀止血;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汗出肢冷,可急用独参汤以扶正救脱。还应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

    查看全文>> 标签:鼓胀肝胆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鼓胀 临床表现 2007-9-3中医

    初起脘腹作胀,腹渐胀大,按之柔软,食后尤甚,叩之呈鼓音及移动性浊音。继则腹部胀满膨隆,高于胸部,仰卧位时腹部胀满以两侧为甚,按之如囊裹水,病甚者腹部膨隆坚满,脐突皮光,四肢消瘦,或肢体浮肿。皮色苍黄,腹部青筋暴露,颈胸部可见赤丝血缕,手部可现肝掌。危重阶段尚可见吐血便血,神昏,痉厥等象。常伴胁腹疼痛,食少,神疲乏力,尿少,出血倾向。起病多缓慢,病程较长,常有黄疸、胁痛、积证的病史,酒食不节、虫毒感...

    查看全文>> 标签:鼓胀肝胆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黄疸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2007-9-3中医

    1.辨阳黄与阴黄阳黄由湿热所致,起病急,病程短,黄色鲜明如橘色,伴有湿热证候;阴黄由寒湿所致,起病缓,病程长,黄色晦暗如烟熏,伴有寒湿诸候。(#画中画广告#)2.辨阳黄中湿热的偏重阳黄属湿热为患,由于感受湿与热邪程度的不同,机体反应的差异,故临床有湿热孰轻孰重之分。区别湿邪与热邪的孰轻孰重,目的是同中求异,使治疗分清层次,各有重点。辨证要点是:热重于湿的病机为湿热而热偏盛,病位在脾胃肝胆而偏重于胃...

    查看全文>> 标签:肝胆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黄疸中医症状诊断
  • 黄疸 临床表现 2007-9-3中医

    本病的证候特征是目黄、身黄、小便黄,其中以目黄为主要特征。患病初起,目黄、身黄不一定出现,而以恶寒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肠鸣,肢体困重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为主,三五日后,才逐渐出现目黄,随之出现尿黄与身黄。亦有先出现胁肋剧痛,然后发黄者。病程或长或短。发黄程度或浅或深,其色或鲜明或晦暗,急黄者,其色甚则如金。急黄患者还可出现壮热神昏,衄血吐血等症。常有饮食不节,与肝炎病人接触,或服用损害肝脏的...

    查看全文>> 标签:肝胆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黄疸中医病因
  • 肝胆病证 肝火上炎 2007-9-3中医

    1.主要脉症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胁肋灼痛,面红目赤,头晕胀痛,耳鸣如潮,便秘尿黄,或见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画中画广告#)2.证候特征该证以急躁易怒,胁肋灼痛及火性炎上的面红目赤等肝经实热证候为特征。

    查看全文>> 标签:肝胆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