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秋季气候忽热忽凉,是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因此,要遵循“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的规律,注意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运动锻炼对增强体质、减少感冒也很有帮助。胃病复发每到秋季,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这是由于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所致。此外,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导致胃病的复发。此类病人除了注意保暖之外,应...
查看全文>>核心提示:遇风寒周身即现大小不一的淡红色丘疹团块,痒感剧烈,以颜面四肢暴露部位尤甚,得暖则退,与《诸病源候论》“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拆,则起瘙隐疹”所论相符。以《金匮要略》中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获效明显。
查看全文>> 标签:风寒型荨麻疹五物汤黄芪桂枝小暑节气,气温升高,天气闷热,容易让人情绪变坏,诱发疾病。小暑时节如何养生?如何做好“冬病夏治”呢?一起看看小暑节气的“养生经”。(#画中画广告#) 小暑节气在中医养生中的地位在节气中,小暑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专家介绍,小暑时节,大地上不再有凉风,所有的风都带着热浪。暑是炙热的意思,小暑自然为小热,还没有热到极致。俗语说“小暑不算热,大暑是伏天”,中医认为,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人体的饮食、运...
查看全文>> 标签:护佑脾胃小暑节气“生麻黄50克、杏仁50克、桑叶50克、菊花50克、桑白皮50克、黄芩25克、桂枝50克、细辛25克,水煎后去渣取药液。”这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按摩科刘长信主任给一位感冒患者开的中药处方,但这服中药不是口服的,而是用来泡脚的。
查看全文>> 标签:泡脚感冒治疗用药外感风邪而致肺气失宣,精微下注者,治宜疏风宣肺,方选外台麻黄汤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麻黄、杏仁、桑自皮、甘草、陈皮、大腹皮、姜皮、茯苓皮、猪苓、泽泻、自术、桂枝等,外感风热毒邪侵及机体,每致肺失清肃,风热壅滞,邪客咽喉,循经下行,伤及于肾,而发病疾。
查看全文>> 标签:慢性肾炎蛋白尿中医治疗用药芒种节气里,气温升高降水多,空气湿度增加后,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湿热之下,人难免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在日常生活中,教你几招健身防病的方法。(#画中画广告#)1.多补水要午休我国有些地方有谚语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这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这个时节的懒散。医生提醒,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夏日昼长夜短,午休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时气候开...
查看全文>> 标签:芒种养生芒种防病在门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询问说自己的孩子平时容易出汗,一活动就汗多,是不是得了什么病?或者体内缺啥营养了,需不需要补一下啊?其实,小宝宝出汗多有很多原因,有的时候汗多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非全都是病态。(#画中画广告#) 4类型汗症中医诊疗中医将小儿汗证分为4个类型,每个类型都有不同的表现,并且有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药。1.表虚不固型主要见于平时体质虚弱的小儿,主要表现为经常出汗,或者伴有盗汗,...
查看全文>> 标签:出汗调理出汗多是病吗宝宝出汗多宝宝出汗导语:衰老是人类生存的自然规律。虽然衰老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是人类从远古时代起就为抗衰益寿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探索。几千年来,一直重视五脏(心、肝、脾、肺、肾)养生保健,特别关注补肾在益寿延年中的作用。(#画中画广告#)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与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密切相关。正确施补的原则应根据阴虚、阳虚及兼证的不同,合理应用以下中成药。龟龄集龟龄集本方载于《集验良方》。方中以人参、鹿茸...
查看全文>> 标签:补肾中医男人“生麻黄50克、杏仁50克、桑叶50克、菊花50克、桑白皮50克、黄芩25克、桂枝50克、细辛25克,水煎后去渣取药液。”这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按摩科刘长信主任给一位感冒患者开的中药处方,但这服中药不是口服的,而是用来泡脚的。(#画中画广告#)刘长信主任说,首先把上述药材分为等量2份(每份可重复使用3次),取其中的一份放入锅中,加入1500毫升水,煎煮20分钟后,把药水倒入盆中。先用药水...
查看全文>> 标签:感冒护理方药:茵陈五苓散加减。茵陈30克,猪苓12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泽泻15克,桂枝10克,菝葜20克,陈皮10克,法夏10克,石见穿30克,山慈姑30克,甘草5克。
查看全文>> 标签:胰腺癌中医治疗治疗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