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网

首页 >

阴虚火旺

当前标签:阴虚火旺
相关标签:结核病食疗中医
  • 问汗液 2007-9-5中医

    若痈证而见汗出热退,是邪随汗泄,为消散的征象;如汗出热不退,是邪盛难消,为酿脓的表现。若暑湿流注,;汗出热不退,除有酿脓之变外,还应考虑有续发的可能。如流痰、瘰疬等病出现潮热、盗汗或自汗,多是阴虚火旺或气血不足的表现。

    查看全文>> 标签:外科诊法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
  • 瘿病 结语 2007-9-5中医

    综上所述,瘿病以颈前出现肿块为基本临床特征。主要由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而引起,但与体质有密切关系()气滞痰凝蕴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理,久则血行瘀滞,脉络瘀阻。部分病例痰气郁结化火,而出现肝火旺盛及心肝阴虚等阴虚火旺的病理变化。治疗瘿病的主要治则有理气化痰、活血软坚、滋阴降火,应针对不同的证候而选用适当的方药。防止情志内伤及注意饮食调摄是预防瘿病的两个重要方面。(#画中画广告#)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厥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瘿病 转归预后 2007-9-4中医

    瘿病的各种证候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痰结血瘀常为气郁痰阻的进一步发展,肝火旺盛及心肝阴虚分别概括瘿病中火旺及阴虚的两种证候,但因火旺及阴虚二者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临床症状上常相兼出现。(#画中画广告#)瘿病的预后大多较好。瘿肿小、质软、治疗及时者,多可治愈。但瘿肿较大者,不容易完全消散。若肿块坚硬、移动性差而增长又迅速者,则预后严重。肝火旺盛及心肝阴虚的轻、中症患者,疗效较好;重症患者则阴虚火旺的各种...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厥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瘿病 鉴别诊断 2007-9-4中医

    瘿病需着重与瘰疬及消渴相鉴别。;(#画中画广告#)1.瘰疬鉴别的要点,一是患病的具体部位,二是肿块的性质。瘿病的肿块在颈部正前方,肿块一般较大。正如《外台秘要·瘿病》说:.“瘿病喜当颈下,当中央不偏两旁也”;而瘰疬的患病部位是在颈项的两侧,肿块一般较小,每个约胡豆大,个数多少不等,如《外科正宗·瘰疬论》描述说:“瘰疬者,累累如贯珠,连结三五枚。”2 .消渴病瘿病中阴虚火旺的证型...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厥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瘿病 临床表现 2007-9-4中医

    瘿病多见于女性,以离海较远的山区发病较多。颈前结块肿大是本病最主要的临床特征,其块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触之多柔软、光滑。病程日久则肿块质地较硬,或可扪及结节,甚至表现为推之不移。肿块开始可如樱桃或指头大小,一般增长缓慢,大小程度不一,大者可如囊如袋。本病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部分有阴虚火旺病变的患者,则出现低热、多汗、心悸、多食易饥、面赤、脉数等症状。(#画中画广告#)为便于辨证治疗,在继承古代...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厥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瘿病 病因病机 2007-9-4中医

    瘿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和饮食及水土失宜,但也与体质因素有密切关系。(#画中画广告#)1.情志内伤由于长期忿郁恼怒或忧思郁虑,使气机郁滞、肝气失于条达。津液的正常循行及输布均有赖气的统帅。气机郁滞,则津液易于凝聚成痰。气滞痰凝,壅结颈前,则形成瘿病。其消长常与情志有关。痰气凝滞日久,使气血的运行也受到障碍而产生血行瘀滞,则可致瘿肿较硬或有结节。2 .饮食及水土失宜饮食失调,或居住在高山地区,水土失...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厥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 虚劳 鉴别诊断 2007-9-4中医

    1.肺痨在唐代以前,尚未将这两种病证加以区分,一般都统括在虚劳之内。宋代以后,即对虚劳与肺痨的区别有了明确的认识。两者鉴别的要点是:肺痨系正气不足而被痨虫侵袭所致,主要病位在肺,具有传染性,以阴虚火旺为其病理特点,以咳嗽、咯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治疗以养阴清热、补肺杀虫(抗结核)为主要治则;而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导致,久虚不复,病程较长,无传染性,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其基本...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虚劳教材中医
  • 消渴 肾阴亏虚 2007-9-4中医

    症状: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脉细数。(#画中画广告#)治法:滋阴补肾,润燥止渴。·方药:六味地黄丸。方中以熟地滋肾填精为主药;山萸肉固肾益精,山药滋补脾阴、固摄精微,该二药在治疗时用量可稍大;茯苓健脾渗湿,泽泻、丹皮清泄肝肾火热,共奏滋阴补肾,补而不腻之效。阴虚火旺而烦躁,五心烦热,盗汗,失眠者,可加知母、黄柏滋阴泻火。...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消渴中医
  • 消渴 鉴别诊断 2007-9-4中医

    1.口渴症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但这类口渴各随其所患病证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伴多食、多尿、尿甜、瘦削等消渴的特点。(#画中画广告#)2.瘿病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生长瘿肿则与消渴病有别,且无消渴...

    查看全文>> 标签:气血津液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消渴中医
  • 汗证 现代研究 2007-9-4中医

    自汗(#画中画广告#)邢氏报道以当归六黄汤治疗29例妇女更年期烦热自汗症,病程1-3年,辨证属于阴虚火旺,经治后全都有效。其中16例全部症状消失,服药最少9剂,最多27剂[河北中医1992~(3):35]信马氏以补中益气汤加山茱萸、山药,另用五倍子粉少许敷脐,治疗1例自汗严重(称为漏汗)病程达1年的患者,服药10剂后,基本治愈[四川中医1991;(12):28l俞氏报道新加龙萸止汗汤(生龙骨、生牡...

    查看全文>> 标签:汗证气血津液病证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