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标签:六经
相关标签:六经辩证中医诊断学中医教材书籍教材
  • 中国传统学说五行的概念特性 2011-8-25中医

    《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最重要的文献典籍之一,为“六经之首”,“三玄”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它具有深刻和典型的哲理性、科学性和美学价值。

    查看全文>> 标签:概念特性温热五行
  • 黄芪白术温补也有特点 2011-8-14中医

    齐氏在临床必读中,强调中医诊疗首先而且必须是四诊合参,先望其人颜面气色、形体同时闻其语言声息复问其病起于何时,得于何因,再问其平日有何病与否,其本气宜寒宜热,则病之六经、阴阳、表里。

    查看全文>> 标签:白术温补黄芪
  • 心脏病如何正确辨证看待? 2011-7-6心血管疾病

    心脏病和其它疾病一样,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其固有的脏腑传导规律。治疗,一定要加强辨证,不能见心病则治心,一定要根据六经、气血、五行辨证规律予以正确辨证。绝不可见病治病!!“见病治病,定要人命”医者不可不思,不可不诫。然一旦辨证合理,中医药是完全可以治愈此病的。

    查看全文>> 标签:心脏病疾病预防
  • 十二时辰养生法 2010-7-5保健

    经络是人类的一种奇特的生命结构,经络形式如网状遍布全身,人体通过经络联系成一个整体,并通过经气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人体五脏六经之气的运动与自然界的阴阳五行的运动,是相互对应的。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调整脏腑器官,寻求阴阳平衡,才能达到养生目的。

    查看全文>> 标签:养生保健
  • 名医张锡纯简介 2010-5-29中医

    张锡纯,字寿甫。1860年生,1933年卒,是我国近现代现代名医,祖籍山东诸城,幼年即随父学习六经诗文及医学,曾教读乡里,后因科举不第而转攻医

    查看全文>> 标签:名医简介
  • 准确辨方证 活用好经方 2010-4-14中医

    不少中医喜欢开大方,动辄十七八味、二三十味,或按照西医的思路开中药,脱离了仲景经方学术理论和思辨体系。因此,保证中医疗效,就要学好《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之法,辨方证,抓主证,活用经方,方证对应。

    查看全文>> 标签:方证经方中医治疗用药
  • 《丁甘仁医案》秦序 2010-3-28中医

    丁卯冬仲,秉臣世兄辑录甘仁师医案,问序于余,余再拜受之。今世之所谓名医者,有叁术焉。见病势较重,即多防变推诿之辞,为日后愈则居功,变则诿过之地,此其一也;专选平淡和平之药,动曰为某方所增损,以博稳当之名,可告无罪于天下,此其二也,和颜悦色,温语婉词,动效奴仆之称,求媚于妇女庸愚之辈,使其至死不悟,此其叁也。叁者之外,求见理明决,处方活泼,进而预定病势之吉凶,先言愈期之早暮者,百不得一焉。乃举世悠悠...

    查看全文>> 标签:秦序
  • 《丁甘仁医案》曹序 2010-3-28中医

    予之得交甘仁先生也有年矣,先生尝曰︰道无术不行。昔固闻而疑之,窃谓江湖术士,有时自秘其长,以要人重币,医虽小道,为病家生命所托,缓急死生,间不容发,何处可用术者?先生曰︰是有说焉,昔者卞和得良璞,献之荆台,楚王以为燕石也,叁献不受,卒刖卞和之足。齐王好竽,雍门子抱琴立于王门,叁年不得见,夫雍门子之琴诚善矣,其如王之不好何?夫交浅言深,取信良难,况在死生存亡之顷,欲求速效,授以勐剂,则病家畏;素不相...

    查看全文>> 标签:曹序
  • 丁甘仁先生别传 2010-3-28中医

    丁君甘仁殁后,予既据生平实录,为之撰述家传。然先生良医也,以先生之绪论,为予所得闻者,及今不为论次,后将无有知者矣,为作别传云。甘仁先生既卒业于其乡,初行道于苏州,无所合,复东行之海上,乃大行。既而问业于汪莲石,汪令治伤寒学,于舒氏集注,最有心得。由是凡遇杂証,辄先规定六经,然后施治。尝谓脑疽属少阴,发背属太阳,皆不当误投寒凉,此其大较也。又善易理。尝语予曰︰夏至一阴生,易象为。嗣是阴气渐长,中阳...

    查看全文>> 标签:别传
  • 《类经》序一 2010-2-20中医

    序一(#画中画广告#)上古时神农、黄帝君而医,岐伯诸公师而医,而医实首于伏羲。羲惧天下后世离天地人而二之也,首立一画以为天地人之总,仲尼名之为太极。太极者,天地人之心也,即所谓性命也。由一心而生八卦,复生六十四卦,列为三百八十四画。而世人之病,病在于三百八十四画中求活计,而不知一画为总,此羲之所以医千万世之病原也。自是神农有本草经,轩岐有灵素经,两大经出而言医者咸宗之。顾易卦有文王、周公、孔子三大...

    查看全文>> 标签:类经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