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麦冬,润肺生津的“不死草”

2017-07-12 00:00:00生命时报
栏目关注: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干燥块根,别名麦门冬、杭麦冬。这种植物无论在冰天雪地的冬季、还是烈日炎炎的夏日,总是苍翠茂盛,具有强烈的生命力,故又有“不死草”的别称。

  《十洲记》中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病得特别重,连呼吸都已经很微弱了,眼看就没救了。

  鬼谷子就让那人吃麦门冬的根茎,吃完之后,用草叶将这病人全身都盖住。过了一段时间,那人气息慢慢变强了,于是又给他吃了些麦门根,结果气息更加顺畅,已看不出有疾病的样子。所以鬼谷子用“一株草就可救活一人”的说法就流传下来了。

  麦冬常用块根入药,李时珍说:“麦须曰虋(mén),此草根似麦而有须,其叶如韭,凌冬不凋,故谓之麦虋冬。”因书写原因,简称麦冬。

  麦冬单用,滋阴润肺

  麦冬性甘、微苦、微寒,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燥滑肠,用于阴虚引起的咽干鼻燥、干咳、咳血、口渴、心烦、健忘、心悸、肠燥便秘等病症。

  麦冬补阴,侧重于肺、胃、心三个脏器,特点是泻肺中伏火、清胃中热邪、补心气劳伤,尤其常用于补益胃阴。

  当人体肺阴伤、胃阴伤时常会出现口唇、鼻咽干燥,此时可以用麦冬泡水饮服,缓解燥邪引起的不适。

  使用时麦冬每天的用量不超过15克,可直接用水泡服,也可用麦冬配乌梅等泡水喝,能生津止渴,对肺胃津伤效果好。

  麦冬茶,加几味药功效多

  解乏,喝麦冬五味子茶

  很多气虚的人会出现乏力、疲劳等症状,此时不妨喝杯麦冬五味子茶。

  材料:麦冬10克、人参片10克、五味子5克。

  做法:

  先将麦冬和五味子洗净,放入砂锅中,一次性加足清水;再盖锅盖,大火烧开,转文火煮15分钟;之后揭盖,关火,将人参片放入玻璃壶中,并把将煮好的水倒入,浸泡20分钟,即可饮用。

  人参能补气血、滋养身体;麦冬和五味子味甘酸,中医认为,酸味的药具有收敛的作用,因此能起到敛汗及聚心气的作用。诸药合用,以补气血达到消除疲劳的作用。

  口腔溃疡,喝麦冬半夏汤

  口腔溃疡且有心烦、口干、嗳气反酸等胃热阴虚、胃气不和的症状,可服麦冬半夏汤。

  材料:

  麦冬30克、法半夏15克、黄连10克、西洋参10克、金银花15克、丝瓜络10克。

  做法:上六味药水煎服用,每日一剂。

  麦冬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西洋参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金银花能清热解毒、凉散风热;黄连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法半夏可降逆胃气;丝瓜络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的作用。诸药合用,清热养阴、益气和胃的效果非常不错。

  需要提醒的是,若是虚寒体质,表现为大便稀软,兼有畏寒、怕冷、舌质很淡的人群则不宜使用。

  心烦喝麦冬酸枣茶

  心火旺盛时,容易出现心神不宁,引起心烦,睡眠不实。

  材料:麦冬和酸枣各3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麦冬和酸枣入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5分钟,加冰糖煮至融化即可代茶饮。

  麦冬能清心除烦。《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酸枣可以“安五脏,轻身延年”。它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可起到养肝、宁心、安神、敛汗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心烦失眠、多梦、盗汗等疾病。

  咽炎,喝麦冬金银花茶

  慢性咽炎为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称之为“喉痹”,认为咽喉为肺之门户,本病发生是由于肺阴亏虚、阴虚火旺、虚火上炎、蒸灼咽喉所致。

  材料:麦冬10克、金银花6克、桔梗10克、乌梅10克、甘草3克。

  做法:沸水冲泡,频服。

  金银花,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对于咽喉肿痛效果显著;乌梅性平,味酸涩,具有敛肺生津的作用,对咽喉发痒、干咳效果尤佳;桔梗清肺气、利咽喉,甘草调和诸药。几味药合用,能养阴清肺、解毒利咽,适用于肺阴亏虚所致的咽部不适、干咳少痰、咽痒等证。

  需要注意的是,麦冬的用量不宜过大,因为它虽然生津,但有滋腻的特性,量大时会碍胃,影响消化功能。此外,传统使用麦冬时要去心,有不去心“令人烦”之说,但现在临床上一般不用去心。

  受访专家:

  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教授 王绪前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 胡随瑜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庞震苗

  北京市西城区民政中医门诊部副主任医师 曹淑芬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情报部副研究员 蒲昭和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